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近日,央视《奋斗 新的伟业》系列节目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请全校师生认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报告鲜明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根本途径是什么,要掌握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中都进行了一一解答。《奋斗 新的伟业》第二期节目,聚焦“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专门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党百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揭示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说:“这是报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科学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把握好这一科学思想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供了‘金钥匙’,鲜明提出了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尚立说:“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新的更深度的认识,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领中国社会开辟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它支撑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从这里面我们更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应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林尚立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了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在新的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来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系列的问题,总书记做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理念、思想和战略,并在实践当中创造了十年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现的历史性变革,足以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百年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谢春涛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中国的发展、中国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现实答案。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来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分析、研究、解决中国的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可能有生机,有活力,对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田培炎说:“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也是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未来指引。‘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理论创新成果就越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期间,必将面临着许多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田培炎说:“这‘六个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它们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这‘六个坚持’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它清晰地告诉我们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原则方向是什么,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应有的胸怀格局是什么,只要做到了‘六个坚持’,我们就能够对真理的认知更加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就会更加显著,就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
“六个坚持”中,排在首位的是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谢春涛说:“人民至上,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强调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的理念。那么显然,我们在今后的各方面工作中,都要毫不动摇地、深入地贯彻落实。”
报告还对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分别进行了阐述。
林尚立说:“必须坚持自立自信,就是要做到必须把我们的发展的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面,寻求自立自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也就是我们不忘本来,但要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们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必须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必须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当中去提升理论的力量,去丰富实践的可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也就说我们必须从历史与现实、局部与全局、现在与未来来考虑问题,把握问题,我们使得我们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能够形成良性联动;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到世界的舞台,我们必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人类进步事业统一起来。”
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在新的征程上,只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工作。
二十大代表王俊红说:“十年的非凡成就,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取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现使命和任务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其重要性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
二十大代表张晓永说:“对于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必须守正创新。守正,就不能偏了航向;创新,必然要求与时俱进。我们有这样的决心,也有这样的信心。”
二十大代表陈艳说:“作为一名党史工作人员,我觉得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也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二十大代表孙友新说:“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代表,我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感到非常振奋,深受鼓舞,我将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坚持人民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征程上,只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奇迹。
来源:央视《焦点访谈》